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,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,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。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、行政管理的,也有法律的、經濟的、宣傳教育的等。關于環保行業的定義,狹義上指為環境污染控制與減排、污染清理以及廢棄物處理等方面提供設備和服務的行業,并從污染防治的角度,將環保行業劃分為大氣治理、水處理和固體廢棄物處理等,其中其三者是環保行業中的主導行業,也是我們主要研究的對象。目前我國污泥處置方式有填埋、好氧堆肥、干化焚燒等,主要以填埋為主,較多發達國家以土地利用為主。近幾年,污泥干化發展越來越快,隨著水價改革逐步到位,污水處理費將逐漸覆蓋污泥處理成本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發布《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》,明確指出,要合理提高污水收費標準,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不應低于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的成本。污水處理費用提升為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作提供了資金條件,讓污泥處理切實得到落實,有望打開污泥處置市場。在市場化的驅動下,更多的環保企業開始布局污泥處置市場。根據業內調研數據顯示,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中的投資運營企業參與項目較為零散,單個企業承擔的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數量有限。相對于污水處理行業而言,整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。從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來說,最終目標是四化(減量化、穩定化、無害化、資源化)。相信隨著我國污泥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,未來污泥處理技術將會得到更好的應用,污泥處理設備的市場也將進一步打開。